生態文明建設是十八大報告的亮點之一,並寫進黨章。意昂4平台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教授認為👏:這是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科學發展觀的突出地位👵🏼。“作為長期研究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的學者,對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科學發展觀的突出地位進行強調和專章論述🈲,有一種欣慰感和親切感💇🏻♂️。從研究者的角度,我覺得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有價值定位、有戰略目標🔠、有行動領域🫲🏿、有製度保障的建設體系,有足夠的新意和系統性2️⃣。”
他認為,十八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有許多新意:一是在定位上🥦,把生態文明納入科學發展觀“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強調了生態文明與其他四個文明的關系📃。二是在目標上,對應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長期戰略✍🏻🤚🏿,提出了明確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1年建黨百年的總體目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相應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2049年建國百年的總體目標是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應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是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中國。三是在行動上,針對中國當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四大領域,即“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製度建設”。四是在製度上👇🏼,強調了生態文明中建設行動要與製度安排相匹配,後者為前者提供保障和激勵🧑🏿。報告在總體目標部分和生態文明建設專章,均強調了“加快建立生態文明製度”。
社會和諧發展🦓,是十八大報告的重點之一。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完善城鄉一體化體製機製,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這一論斷抓住了影響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最大問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本質是全面的製度變革”,全國政協委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唐子來教授談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規模之大和速度之快是史無前例的📎。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似🍹,伴隨著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我國的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五個統籌’的發展思想,‘統籌城鄉發展’居於首位👱🏻🍸。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要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城鄉二元結構’的製度安排是導致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根源。因此,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本質是全面的製度變革,特別是戶籍製度改革🧕,還包括土地製度改革🫃、行政管理製度改革、財政製度改革等。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核心任務是通過一系列製度變革,在尊重城鄉差異和消除城鄉差距的基礎上🧑🏻🦲🏍,走向城鄉互動和城鄉共贏的良性發展格局↩️。”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麗中國👳🏻♂️🚶♀️,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目標💆🏿♂️🙇🏼。”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勁教授談道🧑🏽🎄,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並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了全面部署。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說明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不斷深化。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還要求社會更加和諧。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打破傳統的社會管理理念的束縛🍶,加快推薦社會體製改革,這是一個深入改革🕐、不斷創新的過程。惟其如此👍🏿,也才能體現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充滿著自信。
全國人大代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雄教授說:“要發展經濟,首先要保護環境。在建築材料方面🪬,要做到節能減排,就是要大力提倡新型生態環境材料——占用資源少🙇🏽♂️,能耗少,可以重復利用,並且對人體健康有益,可以修復環境破壞。國家的“十二五”對這方面也做了很多規劃。十八大之後,我們將繼續按照十八大精神,按照規劃大力發展新材料🌰。”
校長助理🎅😶🌫️、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教授談道🦹🏻♀️👩🏻🦳:“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對電動汽車的發展十分重要。”他認為,現階段電動汽車的環保作用和對能源危機的化解能力都比內燃機汽車要優越🧻,動力性能也基本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且在不斷提升。然而🕵️,國人消費觀念對電動汽車的普及造成了一定障礙。將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有利於提升國民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程度🙀😁,有利於引導國民改變消費觀念🫱🏽,因此🙍,必將有利於電動汽車的普及👨🏽。當然,作為相關科技工作者,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高校理論基礎好、信息渠道多的優勢,將電動汽車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讓電動汽車被更多人接受和認可👨🏼🚒,為能源節約、為集約社會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李理光教授談道⚄:“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於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節能減排如何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及國家的節能減排緊密結合,我覺得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未來國家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節能減排的發展戰略,我們內燃機傳統發動機這樣的學科♘,已經開展了大量的低碳的🌕,低環境汙染的替代燃料研究。對於內燃機行業,是我們科研主要的公關方向,以及我們和企業合作的重點發展方向。”